夏日携风递来离别信笺,山间野花铺满告别的小径。为期一年的支教时光,已悄然来到告别的时刻。三百多个日夜,他们在大山深处经生活淬炼,却也在孩子们眼眸里收获纯粹喜爱 —— 作业本上的稚嫩问候、手心的野果、星空下的歌声,都成了珍贵印记。
再长的陪伴终要告别。望着天真无忧的孩子们,志愿者们将不舍与牵挂凝于笔端:“愿你们眼里永远有光”“山高路远各自精彩”。心底更默默期盼,这些共享过晨光暮色的孩子,未来一路繁花,每一步都踩在盛开的光阴里。
我从未以“必然成功”为前提去选择人生,我投身某项事业,不是因为它能确保结果,践行某个信念,不是因为它注定通向坦途。
我曾天真地以为,教师是手持星火的引路人,能改写学生的命运轨迹。但很快发现,教师更像在暗夜里举着火把行走——你无法照亮整片森林,却能让每个擦肩而过的灵魂,看见自己身上反光的尘埃。那些被我纠正过的错别字、安抚过的眼泪、点燃过的梦想,或许不会在成绩单上留下痕迹,却可能成为某个孩子面对人生岔路口时,心底响起的一声“我能行”。
我和学生们的毕业晚会
我希望教育去守护每个灵魂的独特性——让他们在认清生活真相后,依然选择做自己的英雄。教师这个职业最动人的地方,或许就在于我们既是播种者,也是守夜人。在不确定的未来里,用微光点亮微光,用坚持回应坚持。毕竟,生命真正的意义不是生物意义上的呼吸与心跳,而是我们如何让这片大地因我们的存在而略有不同。
——王铭宇 任教于云南省麻栗坡县 铜厂小学
从期垤小学结束支教回家,从昆明坐动车出发,依次途经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,江苏。望向窗外,隧道变得越来越少,连绵的山峦逐渐变成丘陵、平原,原本车道附近没有任何人家,逐渐从山脚的几户,变成车道两旁高楼林立……看到此景,不禁感慨,如果没有这次支教,我不可能去到远在云南重重大山深处的期垤小学。
期垤小学在山的高处,时常能看到山下升起的云海
山有穷而人力无穷,公路水路电网跨过重重阻碍为山里的人们带去了便捷的生活。我曾经思考:在无尽的大山中建设这些基建工程,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究竟有多大?所带来的收益究竟有多少?但我来到这里支教,看到这里的孩子们,我转念就明白了:发展是为人服务的。如果只是用投入和回报来衡量基建的意义,那可能山区的孩子们永远走不出这重重大山,山区的人们永远感受不到外面的变化与进步,山区也永远无法长足发展。
——许能勇 任教于云南省红河县 期垤小学
支教让我看见了另一个世界,也让我更感恩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!感恩我有一群爱我的家人,无条件地包容我、支持我,作为最坚强的后盾、最结实的港湾;感恩过去的自己,即使有过许多懵懂与迷茫,也能毫不犹豫地向未来前行;感恩生活,让我遇见许多美好......
支教也让我对公益有了新的理解。以前,我一直以为,只要我有一颗想助人的心就可以做公益,我甚至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做公益还要设置那么多的门槛。
我和我的学生们
后来,我发现做公益并不简单。公益所解决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,它需要专业的人和方法,只有一腔热血而没有专业能力,有时可能不但不能帮助到别人,反而会带来一些伤害。同时,也没有必要过分“无私化”公益行为,善良不应该被绑架,量力而行才能让公益更加长久。
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。尽管未来我不再继续支教,但我仍然会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。
——王立娜 任教于云南省红河县 俄垤小学
这一年中,有过开心、感动,也有过质疑、生气。分别在即,学生帮我做了最好的总结。
临近考试,学生们准备了惊喜,在教室前后黑板上写满了祝福的话语,还有很多礼物,还为老师们合唱了一首《再见》。学生一边哭一边唱,让我也忍不住哽咽。
学生们写下祝福,唱着《再见》,此情此景,我也哽咽地说不出话
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学生们写给我的纸条。
“我以后要去你的家乡见你”
“我好开心和您认识”
“高老师,对不起,不该总惹你生气,再也没有人让你生气了”
……
学生们写给我的小纸条,可爱又真诚
这一切的一切,是对我这一年支教的最好肯定。学生们用最真诚的话语感动着我,影响着我。刚刚分别不久,我已经无比想念这群让我又生气又开心的孩子们了。
我想,这样一群有自信,会表达,懂感恩的孩子,未来一定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。
——高宠 任教于云南省红河县 俄垤小学
在大山支教的一年,是场双向奔赴的成长。初遇时,崎岖山路、简陋教室曾让我忐忑,可孩子们冻红脸颊上的笑容、攥紧铅笔时的认真,很快驱散了我的不安。我教他们课本里的知识,他们用山里的野果赠与我,带我校准星辰辨认方向,用山歌哼出课本外的诗意。
那个总躲在角落里的孩子,某天递给我一张画着“老师和我们”的画;沉默寡言的少年悄悄写下“想走出大山看看”。这些个瞬间让我逐渐明白,教育从不是单向给予,而是用真诚唤醒渴望。
学生们收到捐赠的玩偶
离别的山风里,孩子们的笑脸比任何勋章都贵重。这一年,大山里藏着最纯粹的热爱,孩子们用眼睛收藏星光,而我有幸,成为点亮他们眼眸的那束微光。
——张丽萍 任教于云南省红河县 嘎他小学
即将放假,操场上排着长长的队伍,孩子们拎着大包小包的小身影渐行渐远,他们要迎来快乐的暑假了,而我的支教故事至此也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。
我可爱的学生们
我支教的学校在一个很热的村子里,没有空调的夏天需要吹着风扇度过夜晚,因为学校位于村子里的高处,宿舍经常停水,提水洗澡已经是家常便饭。尽管条件艰苦,但在这里收获的远远超过我付出的。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好的学生,孩子们总是叽叽喳喳围着我,问东问西,欢声笑语总是不断。临近期末放假,孩子们问我:
“邓老师,你下学期不来了吗?”
“邓老师,下学期你还教我们吗?”
“老师,你要去哪里?我们以后还能见到你吗?”
………
听到孩子们的问题,心中感慨万千。我想,不管未来我在哪里,和这群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会永远珍藏在心里。
——邓春丽 任教云南省金平县 清水小学
用一整年的时光,在生命里刻下一段永不褪色的印记。支教的日历悄然翻过最后一页,可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心底,早已被细碎而温热的回忆密密填满。怀揣着这份沉甸甸的温暖与牵挂,他们将带着彼此的期盼奔赴下一段旅程,在人生的扉页上续写新的篇章。每当黄昏漫过窗台,熟悉的铃声再次在耳畔轻响,每一位志愿者的眼前总会浮现那段在云南大山里的日子 —— 炊烟里的课堂、星空下的欢笑,都成了岁月里最柔软的回响。